tel: 0724-6075257
login.html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计算机应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版)

发布时间:2018-04-12 浏览量:318 作者:admin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计算机应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版)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大类: 71电子与信息大类

专业类:7102计算机类

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

专业代码: 710201

专门化方向:办公文秘、网站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影视制作与编辑、IT产品销售与服务。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劳动素养,掌握必要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事办公文秘、网站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影视制作与编辑、IT产品销售与服务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面向

专门化方向

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1+X"证书

继续学习专业

办公文秘(主要)

1办公文秘

2信息处理

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4平面设计

5网页设计制作

6视频编辑与制作

7动画制作

8数据库

1全国计算机考试MS OFFICE等级证书

2电子计算机装配调试员

3虚拟现实应用设计与制作技能证书

4计算机检验员

5 3D引擎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高职:

云计算技术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

 

本科: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网站设计与开发

五、培养规格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制三年。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技能;局域网组建、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具有网站建设与管理维护及数据库管理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各种常用的应用软件;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平面设计及二维、三维动画软件的应用;能进行视频编辑及影视后期效果制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页制作(DreamWeaver)、Access数据库、Photoshop基础与案例、动画设计制作案例、CorelDraw案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 CAD)、视频编辑、影视后期制作、3Ds max、数字摄影摄像、U3D引擎应用等。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开设课程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教育、历史,以及其他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等限定选修课程。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核心课针对职业岗位(群)共同具有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是不同专业技能必备的共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强化课程思政。要强化任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每门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与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二)主要课程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求(对口升学适当增减)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及要求

参考学时

思想政治

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省有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注重与行业发展、专业实际相结合。学校可结合办学特色、专业情况和学生发展需求,增加不超过36学时的任意选修内容(拓展模块),相应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在部颁教材中选择确定。

180

语文

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和省有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注重与行业发展、专业实际相结合。其中限定选修(职业模块)54学时的教学内容,由学校结合专业情况和学生发展需求,依据课程标准,在部颁教材中选择确定。

216

数学

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和省有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注重与行业发展、专业实际相结合。其中限定选修(职业模块)36学时的教学内容,由学校结合专业情况和学生发展需求,依据课程标准选择确定。

144

英语

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和省有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注重与行业发展、专业实际相结合。其中限定选修(职业模块)36学时的教学内容,由学校结合专业情况和学生发展需求,依据课程标准选择确定。

72

体育与健康

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省有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注重与行业发展、专业实际相结合。其中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教学内容,由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发展需求,在课程标准的拓展模块中选择确……

180

艺术

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和省有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注重与行业发展、专业实际相结合。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加一定学时的任意选修内容(拓展模块),其教学内容可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特点、教师特长、学生需求、地方资源等,依据课程标准选择确定。

72

劳动教育

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相关要求,劳动教育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

180

历史

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和省有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注重与行业发展、专业实际相结合。学校可结合办学特色、专业情况和学生发展需求,增加不超过18学时的任意选修内容(拓展模块),相应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在部颁教材中选择确定。

72

2.主要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要求

(1)专业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目标: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基础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初步认识,包括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英汉文字输入、互联网相关操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6

2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

课程目标: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日常办公文档编排、企业基本数据处理和商业演示。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素养。

216

3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发展特点,熟悉各部件主流厂家和产品,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硬件、软件的安装与维护,能够处理常见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计算机各种硬件的基础知识,硬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硬件的主要性能参数与选购方法,硬件组装时的接口识别和注意事项,有关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设置安装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组装、维护能力,成为与计算机相关的生产、组装、维护、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36

4

CorelDraw基础与案例

课程目标:使学生对该软件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掌握CorelDraw软件的基础操作及各工具、各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最终能够达到熟练运用该软件,制作出具有一定商用价值的设计作品,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了矢量图形与位图、CorelDraw的功能、文件的基本操作、矢量图形的绘制、图文混排;形状工具、裁剪工具、多边形工具、调和工具、颜色滴管工具、轮廓笔、填充工具、交互式填充工具等常用工具用法,能运用所学工具制作各类标志、网页广告条、户外广告及宣传单等,为后续设计课程作品的制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72

5

Photoshop基础与案例

课程目标:使学生对该软件有全面的认识,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基础操作,工具栏中各种工具及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最终能够达到熟练运用该软件,为后续深入学习该软件进行创意设计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讲述了该软件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常用文件格式,面板、工作区、文件、图层和选区的操作;移动工具、选框工具、套锁工具、魔棒工具、画笔工具、油漆桶工具、钢笔工具、文字工具、形状工具、路径选择工具、修复画笔工具、图章工具等常用工具的用法;混合模式的应用、图层样式的应用、图层蒙版的应用、通道的应用及滤镜的应用;使学生能按要求制作卡片、户外广告、相册、界面等作品,为后续深入学习Photoshop提供保障。

144

6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完成小型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管理和维护工作。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技术原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真正的技术应用能力,并为学生今后进行网络工程的设计与实践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类型、组成、应用等基础知识,熟悉网络工作原理、网络协议和网络规划相关知识,掌握简单局域网搭建及应用、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网络服务器安装与调试等基本技能。

72

(2)专业(技能)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数据库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数据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会根据实际需求创建数据库和各种对象,能用Access软件进行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72

2

动画设计制作

课程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动画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Animate软件制作网页、课件、小电影、广告、Animate游戏等项目,具备动画设计创作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动画的分析与处理的主动意识,使学生掌握应用Animate软件制作动态广告,电子贺卡,交互小游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和独创精神,教学过程结合社会实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

144

3

CorelDraw基础与案例

课程目标:使学生对该软件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掌握CorelDraw软件的基础操作及各工具、各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最终能够达到熟练运用该软件,制作出具有一定商用价值的设计作品,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了矢量图形与位图、CorelDraw的功能、文件的基本操作、矢量图形的绘制、图文混排;形状工具、裁剪工具、多边形工具、调和工具、颜色滴管工具、轮廓笔、填充工具、交互式填充工具等常用工具用法,能运用所学工具制作各类标志、网页广告条、户外广告及宣传单等,为后续设计课程作品的制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72

4

游戏引擎基础

课程目标:使不宪政了解游戏引擎的使用,使学生理解游戏开发的技术架构,培养学生利用引擎建模、编程、脚本编辑等开发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学习脚本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并以此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基本概念和能力,为下一步学习高级游戏编程打下基础。

72

5

网页制作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Dreamweaver进行网页制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掌握建设网页制作的各项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熟悉HTML和脚本语言相关知识,掌握站点创建、网页元素编辑、表格应用、层和框架布局、网页行为添加、样式与模板应用、表单元素使用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主流网页设计软件进行不同风格的简单网页设计以及简单网页代码和脚本编写。

72

6

影视后期制作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视频编辑的工作流程,对视听、空间、运动、节奏有深刻理解,培养学生影视后期镜头处理技能及实战能力,具备一定的设计制作技能,能运用软件进行高级编辑。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了数字影像的观念、影像合成基础、基础特效训练、关键帧和运动、色彩调整与设计、键控抠像与细节处理、蒙版绘制和遮罩、电影字幕设计、镜头跟踪与稳定、文字特效、粒子特效及后期绘画特效。要求掌握AfterEffect软件的工作原理软件基本功能及应用,文字特效的设计与制作,图层混合模式的应用,抠像与影片合成,动态影像跟踪,渲染输出影像作品,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视栏目包装和影视广告宣传设计。

72

7

3DsMax动画制作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3dsmax制作效果图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室内外模型的建立,材质的设置,灯光的创作及效果图的渲染出图,结合当前流行的渲染软件VRAY渲染器进行后期渲染制作,最终创作出理想的方案效果。课程任务完成后学生能够掌握三维模型、场景制作的技术技能,艺术原则及实际操作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专业三维项目的模型制作、场景制作、影视后期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创建常用的几何体,创建二维图形,编辑修改器,创建复合对象,材质与贴图,创建灯光和摄影机,动画制作技术,粒子系统,常用的空间扭曲,环境特效动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三维动画角色造型建模、基础动画设计以及三维动画的创意能力,为今后从事三维动画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2

8

程序设计基础

课程目标: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结构化编程的思想和思路;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学会独立和合作编写一定功能的程序;灵活运用C语言本身的特点来完成对问题对象的简单模型建构和方法的初步实现。能够应用VC++集成环境进行C语言的编写、编译与调试。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了数据类型、模块化设计、结构体、函数、位运算、指针、文件等。

72

 

七、教学安排(2.5+0.5)

(一)教学时间安排

学期

学期周数

教学周数

考试

周数

机动

周数

周数

其中:综合实践教学及教育活动周数

20

18

1(军训)

1

1

1(入学教育与专业认知实习)

20

18

平面设计实训

1

1

20

18

动画制作实训

1

1

20

18

影视后期合成

1

1

20

18

1(综合实训)

1

1

2(社会实践活动)

20

20

18(顶岗实习)

/

/

2(毕业考试(考核)、毕业教育)

总计

120

110

25

5

5

(二)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各学期学时分配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

180

10 

2

2

2

2

2


语文

216

12 

4

4

2

2



数学

144

8 

4

2

2




英语

72

4 

2

2





体育与健康

180

10 

2

2

2

2

2


艺术

72

4 




2

2


劳动教育

180

10 

2

2

2

2

2


历史

72

4 


2

2




选修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

72

4 




2

2




音乐

36

2





2


其它

国防教育

36

2 

2






社会实践



随机

随机

随机

随机

随机



小计

1224

70

18

16

12

12

12


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基础课

必修课程

WPS办公软件

216

12

4

4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36

2

2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72

4

4






Photoshop基础与案例

144

8



4

4



CorelDraw基础与案例

72

4


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72

4





4


专业课

必修课程

动画设计制作

144

8


4

4




数据库

72

4




4



视频剪辑

72

4



4




影视后期制作

72

4





4


3DsMax动画制作

72

4




4



程序设计

72

4




4



U3D引擎应用

72

4





4


网页制作

72

4





4




小计

1296

70

10

12

16

16

16


顶岗实习

必修课程

顶岗实习








整个学期

小计

560

28

0

0

0

0

0

28

合计

3080

168

28

28

28

28

28

28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参加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并通过在高等学府与名师交流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理念。

1.骨干教师要求

根据专业教学要求,骨干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要求担任过网络设备调试员、图形图像设计师、动画制作师等。骨干教师应具有出色的研发技能和分析能力,对技术、行业的发展有敏锐的判断力,动手能力强,善于解决应用程序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认真、负责,有耐心。能够胜任教学任务。

2.强化教师企业实践

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师实践提出实践要求和执行实践考核。教学团队了解专业最新动态,提高专业技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有计划、有步骤派出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业务进修。

根据教师承担的专业方向课程,派出教师参加相应专业业务进修,鼓励教学队伍成员攻读硕士学位、参加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并通过在高等学府与名师交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和教学理念。

(二)教学设施

1.建设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语音教室、互动教室等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的教室。

2.建设高品质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网页制作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实训室、动漫与游戏制作实训室、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训室等,满足教学实验实训需要。

3.建设校企合作职场化实训室,满足职业能力训练需要。

4.建设校企合作工作室,满足学生创业需要。

(三)教学资源

1.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统编教材等高质量教材,或者选用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2.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

3.初步建立核心课程资源库,进而建立全课程资源库,并不断优化完善。

4.丰富图书馆专业工具书及专业藏书量,藏书量达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需求。

(四)教学方法

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五)学习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式多元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等。

3.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4.课程总成绩为100分,其中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课程结业考核占总成绩的50%,总成绩60分为及格。

5.过程考核方式以平时表现为主,包括学习态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任务完成度等;期末考核方式以技能考核方式为主,可以是笔试、上机考试、实训操作等。

(六)教学管理

明确教学管理和教学动作的具体要求,强化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辅导、阶段测查过程管理要求,形成科学严谨的教学习惯。学期初检查授课教师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期中跟踪检查是否按照教学计划以及其教学方案实施,负责教学的主管领导每学期进班听课,组织听评课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结合系、教务科的教学评价反馈,定期开展教学诊改活动。

 

九、质量管理

(一)编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依据本方案,开展专业调研与分析,结合学校具体实际,编制科学、先进、操作性强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格式见附件2),并滚动修订。具体要求为: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确定了我校会计事务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注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着眼于学习者的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针对"3+2"分段培养,职教高考升学,通过制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在现代职教体系框架内,统筹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标准,实现中职与高职专业、中职与职教本科专业,在教学体系上的有机统一。

3.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开足开好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公共基础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学分)安排,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确定。具体详见前面"主要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进程安排"。

4.选修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中的公共基础限选课程要落实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专业限选课程是指由学校自主确定的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原则上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选定。具体详见前面"主要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进程安排"。

5.实施"2.5+0.5"学制安排,学生校内学习5学期,校外顶岗实习1学期。三年总学时数为3162,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含军训)学时占比约为42.38%(1218/(3162-288)),这里288为任意选修课时。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认知与入学教育、毕业考试(考核)、毕业教育等)学时占比约为57.62%。课程设置中应设任意选修课程,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0.06%。

6.职业学校应统筹安排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科学安排课程顺序,参考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安排"建议,编制本校本专业教学进程表和课程表,并作为"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附件。为适应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门数较多、实践时间较长的特点,课程进程表和课程表编制方式,我们做到科学合理、灵活机动,开足每门课程所需学时。

学分计算办法:公共基础课程每18学时计1学分,专业(技能)课程16~18学时计1学分;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1周为1学分;专业实践教学周每周按30学时计算,1周计2学分;顶岗实习1周计1.5学分。

(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教学,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围绕会计核心能力培养,通过会计基础训练、会计手工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环节开展多维仿真训练,达到提升职业能力的目的。对于知识性、理论性教学内容,建议采用案例教学、对比教学等方法;对于方法、技能性教学内容,建议采用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2.教学管理

各学校依据本标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顶岗实习原则上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学校要加强实习学生的日常跟踪管理,为学生办理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

学校在本专业开展订单培养时,应保证必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合作企业要求将订单特设课程作为专业方向课程实施。

3.教学评价

(1)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学生、老师、家长、企业、社会广泛参与的学生多元主体德育评价体系。

(2)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将学生日常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知识技能运用规范纳入课程成绩评价范围,形成日常学业评价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过程性学业评价体系。

(3)以职业资格鉴定基础,将学业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允许用职业资格证书替代一定专业课程成绩或学分。

(4)以行业、企业评价标准为依据,形成学校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学生企

业顶岗实习环节的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和实化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内容要求。

(三)严格毕业要求

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落实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细化、明确学生毕业要求,完善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强化实习、实训、毕业综合项目(作品、方案、成果)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毕业考核,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

1.毕业条件

(1)符合《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关于学生毕业的相关规定,思想品德评价和操行评定合格。

(2)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本专业累计取得学分不少于 159分(教学进程安排表中合计175学分,其中专业选修16学分可作为置换学分,不作为毕业必修的学分)。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并获得奖项的同学,按照奖项级别和等级,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

(3)毕业考核成绩达到合格以上。毕业考核方式:(1)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艺术素质、社会实践等;(2)学业成绩考核,包括本专业各科目的学业成绩、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而开设的毕业综合考试;(3)实践考核项目,包括学校综合实践项目考评、顶岗实习报告、作品展示等。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并获得奖项,按照奖项级别和等级,视同其"实践考核项目(学校综合实践项目考评、顶岗实习报告、作品展示等)"成绩为合格、良好、优秀。

2.学分置换与抵换

(1)依据会计职业或岗位任职条件,选择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会计各1+X等级证书。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国家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的国家认可的相关技能鉴定或证书考试;取得相关证书的,根据证书的类型、等级及难易程度分别加计2--4分,该学分可以置换与抵换专业课程,加计学分或置换与抵换课程门类由学校教务处确定。

(2)学生置换与抵换的课程不能是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和取消考试资格的课程。

(3)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类课程不合格的,必须参加重修,不得用其他学分置换与抵换。

十、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

3.《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6号);

4.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5. 教育部等九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

 

(二)开发单位及核心成员

姓  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李代珍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中学高级教师

鄢永福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中学高级教师

张继荣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中学高级教师

李雪姣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中学高级教师






















































附件2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三、培养目标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规格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七、教学安排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条件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

2.实训(实验)条件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2.图书文献资料

3.数字资源

九、质量管理

(一)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要求

(二)专业(技能)主干课程实施性教学要求

(三)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

十、毕业要求

十一、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二)开发团队

 


返回列表